生兒?育女!
伊真 ( 世界日報 December 18, 2012 )
古往今來,天下癡心父母,前仆後繼。從未因親眼目睹教訓,而對生兒育女裹足不前。古代之二十四孝,太不合理,可是期望他們始終如一敬重父母,該不是苛求吧?可就這麼小小要求,竟是不得。
我有一遠親,在五十年代困苦的台灣鄉下,日日日曬雨淋,赤足泡在水稻田裡,賺取微薄工資,供其大兒子讀到工專畢業。以為可以輪到她收穫了,不再是割了稻而放入別人的穀倉。一開始兒子也真是孝順,接去同住且噓寒問暖。可兩年後兒子娶妻,媳婦目中無人,兒子嚅不出聲。她再沒能與兒子聊天說笑,以前那雖苦卻母子心連的日子,永遠逝去了。就在一個悶熱夏天午後,她吞食農藥自殺。她本目不識丁,但在那兩年舒坦的日子裡,自學了一些字。當為她更衣大殮時,發現她全身用墨筆寫滿了「恨」字。
我沒有那麼剛烈,但著實痛心失去我小兒子。在小兒子前二十五年的生命中,我們每件事都一起商量決定,我陪著他打少棒、練籃球,一起歡欣鼓舞地慶祝他獲得全州國小組西洋棋比賽第一名,載他去CTY夏令營、載十二歲的他每星期兩次去六十哩外的大學修課…。我倆在家裡、在車上永遠有聊不完的話題,規畫不完的將來。
我常想我們一定是前世無虧彼此,今世始能結如此母子善緣。他也常說:「我以後娶妻,賢慧最重要,一定要能孝順妳的。」我說天下沒有不孝順的媳婦,只有不孝順的兒子,媳婦的不孝都是兒子縱容的。於是他信誓旦旦,絕不會讓他太太有機會不孝。
光陰荏苒,他從常春藤大學畢業到華爾街工作,每天工作十四小時是常事。但不管再怎麼忙碌,總天天打電話問好,周末一定回家探視並補給營養。餐後每每嘆道:好吃健康又免費,太幸福了!
然後有一天他打電話來:「媽,我這個周末不回家,跟一個女孩子出城度假。」我問他認識多久了?他說:「只有幾天,來不及跟妳講。」這是他第一次先斬後奏,我心不安,也只能說帶回家來看看。
隔周他們一起回來,她是個韓國女孩,個子很高,骨架健壯,大吾兒一歲,兒子雖接近六呎,可永遠吃不胖。兩人站一起,顯得女強男弱。
很快兒子就搬去與她同居,此後兒子再也沒有單獨回家過。但兩人一來我常是煎炒煮炸,儘量配合韓國口味。如此彼此相安無事地過了數月,女孩提出結婚要求,附帶條件:「我們不能過像你父母那麼cheap的日子。」兒子覺得受辱而和她吵起來。她一把拋出兒子衣物道:「你現在就搬出去。」
兒子沮喪地來電請求幫助,我們立即行動,找到一家理想的住處。就在安頓好之後,女孩柔聲細氣來道歉,請他搬回去,兒子也高高興興地首肯了,並答應讓她辭職去謮研究所,給她信用卡用來支付一切開銷。
說我不痛心是不可能,但我只當母子緣薄而已。我先生則時時背著我email他嘮叨:「你母親犧牲事業扶養你們兄弟長大,你們倆事業如此成功,母親有大功勞,哥哥如此孝順貼心,你怎可如此不聞不問…」有時勸他回來過節,有時叫他回來幫忙掃掃落葉。他有時候聽,大多數不理,可能女友時間不能配合。
今年感恩節前夕,先生又寫道:「請告知今年回不回來過節,讓你媽提早準備。」他將信轉發給未婚妻(聽說他們已訂婚),惹來她一封回函,仔細列舉我們做為父母的不是之處。最後總結是「你們兒子已長大,放手讓他做個自由人」。
西諺云:「女兒永遠是女兒,而兒子是兒子直到他有了妻子。」我沒有女兒,我只能百分之一百證實後半句的正確性。
真不敢也不願相信文中詳述的細節是事實
原本貼心的兒子怎麼說變就變了
如此不懂事的女孩令人氣短搖頭
1 則留言:
1. 對兒子婚後是否還能跟父母走的近 我看我們這些做父母的 就不要心存太多期待 以免受傷害
2. Sorry 早就想留言 只是十二月節目稍多 這一陣子除了一直在忙著幫我女兒校正一篇二十幾頁的英翻中譯文外 家人慶生 老同事聚餐 親友喜宴都湊在一起 上個週末又跑去台中聽蔡琴演唱會 (她這次沒在高雄舉辦演唱會)
3. 嘴巴嚷嚷要約雃秋去台南 結果妳都回來了 我們還沒去
4.我老爸的神經痛總算在痛了五個多月後 有轉好的跡象 他偶爾胸前的神經還是會痛 不過疼痛已減成很輕微了 謝天謝地!!
5.咱們一月再來聚餐吧 先預祝你及WHY聖誕快樂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