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悅讀筆記 --- 257

在我們逐漸老去的過程中有一種心情很難調適,就是發現孩子突然長大了,大得讓我們措手不及,大得超乎我們的想像。很快地他們的心思轉移到自己的社交圈,可我們還沒做好準備,我們的心裡還停留在他們童言童語、小跟班小麻煩的模樣。我們都曾經天真地希望,孩子可以永遠不要長大,陪著我們該有多好,但是他們並不會這麼想。
他們的成長像朝陽,炙熱且熱情,而我們的老去就像是夕陽,溫暖不傷人,各自朝著不同的方向前進。有時我們追著烈日,不免灼傷自己,還不如學習欣賞黃昏的美,不用去緬懷朝陽的光。
「把子女當別人」是我們首先要開始學習轉念的事情,或許有人聽到這樣的論點覺得不可思議,孩子我從小管到大,怎麼現在不能管了?事實上,子女過了二十歲,如果能把他們當作別人,反而更可以維繫好的關係。想想看,你會對朋友的事情意見很多嗎?你會強加自己的意志力在朋友身上嗎?你會指使朋友去做他不想做的事嗎?用這樣的態度和子女相處就對了,關心他,支持他但不強迫他。「有點黏又不會太黏」應該是親子間最舒服的狀態吧!
印度智者說「把別人當別人」,這句話看似簡單,做起來不見得容易,這句話的深層意義是,凡不是自己就是「別人」,不管多親的親人還是獨立的「別人」,另一半是別人,兒女也是別人,我們當然不會管陌生人的事,但往往只要是認識的人,我們就不把他或她當成「別人」,不是嗎?這時雞婆的個性就出來了。我們總覺得這樣做是為他好,也不管當事人願不願意就出手幫了,搞得當事人不悅,但還是堅持認為自己是為他好。
表達過多的意見,或是主動安排子女不想接受的機會都是干涉,兒女為了讓你而順從,但未來成果的好壞不就變成你要為他負責?若他以後怪你,你會接受嗎?
練習將他當別人,尊重他,還給他人生的主導權、選擇權,學習閉上嘴巴,只能引導不能主導。不管結果好不好,子女都要承擔自己的選擇與決定,這是人生的學習,給他們空間擁有自己的人生。
千萬不要期望子女關愛的眼神,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生活重心,恐怕失落與挫折感會日益嚴重。兒女有兒女的人生要過,我們應該祝福他們,支持他們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想當年我們不也是這樣找尋我們的人生,離開父母,成立家庭。
我們過得越健康快樂,兒女就越幸福。若我們越放不下,子女就越不自由,唯有做父母的能夠自主生活,活得多采多姿,子女才有辦法獨立自主,安心地去追求他們的夢想。這個年紀不要成為子女的負擔,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是愛子女最好的方式,也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 丁菱娟《當子女長大,把他們當別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