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悅讀筆記 --- 13


  • 所有的嗜好、興趣、能力,都必須及早培養,一路養成習慣,到年紀大了,才能夠依然保持濃厚的熱情,不會畏懼歲月,失去信心。
  • 年輕時如果不曾下一點工夫,去培養興趣,到了年紀稍長,精力衰退,再想從頭開始,不論是心理上,或是身體上,都會困難許多。
  • 我們都會老,誰也逃不過這一關。但是,在我們當中,只有肯承認這個人生事實的人,才具有足夠的智慧,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一點一滴為將來做準備。
  • 抬起頭,往前看,越過青年、中年,老年靜靜地等在遠方。
  • 撥一點時間,做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找一個空檔,學學讓人開心的新事物,把舊日嗜好重新撿起來,溫習一番。做這些事,也許對眼前的生活,沒有太大幫助,可是你不妨看遠一點,看到六十歲,看到八十歲。
  • 也許所有的東方文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佛教的影響,把生老病死的悲苦觀念,輕易鋪在生活的底層,一旦遭遇到現實的挫折,就不由自主地回頭尋找悲苦的解釋,來安慰心靈的創傷。
  • 客觀來說,大悲的論調沒有什麼不對,也未必見得不好。可是只有這一劑苦藥,沒有其他不同的論調加以調和,就確實使我們的思想偏於一隅,失去了維持平衡的中和力量。
  • 就像端正的儒家需要散漫的道家來調和,悲苦的人生基調似乎也應該找一列相對的樂音來搭配。
  • 享受人生和參破人生的苦難一樣,都需要高超的智慧。
                                                          --- 黃明堅《為自己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