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蘭的今天,來自過去的艱苦,哪怕現代芬蘭已經在各方面得到世界的肯定,芬蘭認同仍然處在不斷需要塑造強化或重新定義的過程裡。然而,芬蘭人似乎也從歷史與環境的磨難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應對方式。面對社會的不公和生活的困境,抱怨可以很藝術,困境也可以用黑色幽默來安慰。
- 美與醜,只在心的一線之間,同樣一個城市—赫爾辛基,有人說它美,有人說它醜,有人說它簡潔乾淨,有人說它冷清無趣,芬蘭歷史上的多元性,以及現代與原始元素的混合,使得這個國家到處充滿強烈的對比。
- 北歐好不好,當然沒有標準答案,端看個人想追求的是什麼,是只要借鏡,還是要來定居;是旅遊居住觀察終要離開,還是有融入社會的必須;答案絕對不是二分法,個人特質與個性所造成的不同,才更是天差地別。
-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應該也不見得會因為換了個環境或國家,而有那麼大的差異,環境提供的是刺激與誘因,能不能夠從中看到對自己的意義才是關鍵。
- 城市與鄉下,與其說是地理人口上的界定,也許實是每個人心中的風景。我喜愛的「好城市」赫爾辛基,對另一個人而言也許「很鄉下」;我感受到的芬蘭充滿自然與人文趣味,在另一個人的眼中也許沉悶無趣,每個人心裡衡量世界的尺都不同,在不同階段也都有著各自的體會與嚮往。
--- 凃翠珊《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