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變必然要承擔一些風險,但是不變要承受的風險卻將更大。就拿我所關心的中國菜來說,我們不能再用我們的飲食習慣去想像顧客要什麼,而該去思索顧客的需求,去揣摩他們的「胃」,這樣才能讓潮流回到我們這裡來。
- 有一次我在廣播中聽到某溝通專家提出了一個叫做「73855」的理論,他說根據研究,我們在第一次認識一個人的時候,聽他說話的內容佔了百分之七,他的外表、服裝占了百分之三十八,氣質占百分之五十五。也就是說你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你的氣質、第二是你穿了什麼、第三才是你說了什麼。這理論雖然不見得完全正確,但的確也點出當我們站在別人面前,第一個散發出來的就是氣質,而氣質來自於內在的涵養。
- 培養優雅的氣質首先必須學會「安靜」,《大學》中有一段話應該可以算是最精闢的見解:「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得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我們要如何讓自己免於庸俗呢?讓藝術約束內在的躁動。當我聽到優美的音樂,心情就慢慢沉澱下來,跟隨著音符的起伏,有時開闊如峻嶺,有時澎湃如海洋,有時又潺潺如溪流,有時琤琤,有時琮琮,就這樣進入到另外一個美好的世界,讓身心完全的沉靜、放鬆下來。
- 在現今台灣的社會裡,要讓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生活感到滿足,如果這個滿足的要求來自於「物質」,那麼在今天的經濟狀況下,真的很難;但是如果我們從小就培養「精神」層面的需求,讓每一個孩子從小就懂得音樂、懂得繪畫,或是喜歡看書,讓一個計程車司機下班後願意回家聆聽欣賞一張音樂CD、讓一個水泥工在假日之時用彩筆畫出他的生活環境,如果可以從這方面著手,不論職業高低、不論薪資多寡,用最少的金錢,就可以讓大家都站在同一個立足點上得到滿足。一個細緻的社會,一定是從人文素養開始。
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悅讀筆記 --- 45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