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舉像一面巨大的篩子,本想用力地顛簸幾下,在一大堆顆粒間篩選良種,可是實在顛簸得太狠太久,把很多上篩的種子給顛蔫了、顛壞了。科舉像一個精緻的閘口,本想匯聚散佚處處的溪流,可是坡度挖得過於險峻,把很多水流都翻捲得渾濁了。
- 在我看來,科舉制度給中國知識分子帶來的心理痼疾和人格遺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伺機心理。本來,以奮鬥求成功,以競爭求發達是人間通則,無可非議,但中國書生的奮鬥和競爭並不追求自然漸進,而是企盼一朝發跡。成敗貴賤切割成黑白兩大塊,切割線前後雙重失態。其二,騎牆態勢。科舉制度使多數中國讀書人成了政治和文化之間的騎牆派。兩頭都有瓜葛,兩頭都有期許,但兩頭都不著實,兩頭都難落地。圍繞著科舉,政治和文化構成了一個糾纏不清的怪圈:不太嫻熟政治,說是因為文化;未能保全文化,說是為了政治。文人耶?官吏耶?均無以定位,皆不著邊際,既無所謂的政治品格,也無所謂的文化良知。其三,矯情傾向。科舉考試的成功率很低,因此必須割捨親情牽連,讓全家男女老少一起投入沒有期限的別離和等待。一來二去,科舉便與正常人情格格不入。上文所引一系列家庭悲劇,皆是例證。那些不敢回家的讀書人,可以置年邁的雙親於不顧,可以將新婚的妻子扔鄉間,只怕考不上。這樣做開始是出於無奈,後來這些人互相間構建起一種價值原則,只有鐵石心腸的男子才會被看成胸有大志而被充分讚揚,那就全然走向了矯情和自私。
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悅讀筆記 --- 25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